天讯网

陈明仁被撤职,林彪告诉罗荣桓、刘亚楼:71军不是以前的71军了

2022-03-14 00:10:00

除尘骨架,除尘骨架生产厂家,除尘布袋,除尘配件 http://www.cyhbgs.com

作者:神经末梢

1946年7月1日,蒋介石飞抵北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次日,国民政府发布嘉奖令,称誉陈明仁“与当地官兵团结奋斗,舍生忘死,英勇防卫,经19昼夜之血战,前仆后继,屡挫顽锋……率于6月30日晨扫除凶残,立解重围,暴力既煨,逆谋乃折,东北重镇,巍然屹立”。

一、蒋介石亲自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佩戴在陈明仁的胸前

蒋介石也在北平召见陈明仁,当面宣布命令,催升陈明仁为第7兵团司令官,蒋介石亲自把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佩戴在陈明仁的胸前。当陈明仁飞回沈阳时,受到军政要员的热烈欢迎,日后还举行了数十万人参加的“四平坚守战胜利祝捷大会”。

会上,陈明仁发表讲话,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给予自己的荣耀表示万分感谢,发誓要矢志跟随蒋介石,为党国继续勇猛无畏地拼杀于疆场,不彻底歼灭共军,死不瞑目。

好景不长,时隔不久,蒋介石特派参谋总长陈诚前往东北主持大计。为了激励东北将士的战斗意志,陈诚亲自组织参观团前往四平阵地视察。参观团中的美军顾问看到阵地上的许多工事是用美国援助的面粉和大米包垒成的,当场向陈诚提出强烈抗议。

恰在此时,作为陈诚江浙同乡的刘翰东也趁机发难,落井下石,打击晓将,以报未能逃跑之仇。于是,向陈诚揭发了陈明仁命令第71军在火车站大量抢粮的行为,并递送了一些民众联名上书反映第87师在火车站劫走全部粮食的情况,说“四平不平,抢烧一空”;“军人挥粮如土,百姓惜粮如金”。为此,陈诚十分生气,当天即电告蒋介石。

其实,陈诚对陈明仁早有看法。日本投降后,陈明仁奉命由广西开赴湖南,途经柳州、衡阳时,强行接收了美军后勤部和美军联络组的200多辆卡车。时任军政部长的陈诚得知后,命令他将全部卡车上交,但陈明仁却不予理睬,陈诚便记恨在心。这位曾在鲁南会战败北、中原战场失利,看到陈明仁却几次显赫,如今四平一役又创辉煌,心急如焚,恨之入骨,抓住粮食事件,如获至宝。

二、陈明仁: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人生没有辉煌,过去没有,今天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四平坚守战结束的第二天,在记者招待会上,有的记者问:“能否请陈军长描述一下四平坚守战的情景?”

陈明仁不假思索地说:“共军败了,败得真惨!我军胜了,胜得也真惨,成千上万的弟兄倒在血泊中,痛苦地呻吟,痛苦地死去;当然也有许多弟兄没有来得及呻吟,没有任何痛苦就当场死去。”

有的记者问:“请问此时此刻是不是陈将军人生最辉煌璀璨的时刻?”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人生没有辉煌,过去没有,今天没有,以后也不会有。每次战役之后,我的心都在流血,即使在梦中,我也会被以身殉国的英烈们簇拥着,站在尸体堆成的高山上,晋级嘉奖、佩戴勋章;有时还在这座尸体堆成的高山上答记者问,就像今天这样……”

一个多月后,抢粮和用米面包推砌工事的丑闻传出后,有几名记者为了追逐新闻、猎奇事件,再次找到陈明仁,问他是否真有抢粮的事?为什么要这样做?

陈明仁不加丝毫掩饰地讲道:“第87师在火车站抢粮确有其事,而且是我下的命令,但事出有因。那是5月中旬的事,我们军已经有2个月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了,我们的士兵在饿着肚子打仗。

而一些地方官员却在勾结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大发战争财、国难财。况且,那时共军已经发起夏季攻势,四平即将被包围,我想到日后用火车、用粮将会更加困难,也许这是最后一火车粮食了,此时不抢,更待何时!我能看着士兵战死疆场,但我决不能看着他们饿死在阵地上,如果再因此而丢失四平,是没有人会为我承担罪责!”

接着记者又问:“为什么要用美援的面粉和大米砌工事?”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我回答。”陈明仁用不屑一顾的态度回答道,“请问记者先生们,在战场上,特别是在决定战争胜负的瞬间,是将士的生命宝贵、重要,还是粮食宝贵、重要呢?这是不言而喻的。美国人一贯认为他们士兵的生命至高无上,难道我军士兵的生命就不如他们的一袋面粉、一包大米吗?”

“难道当时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来砌工事吗?”一名记者追问道。

“对此我只能说,你不是军人,你没有在四平攻防战的现场。我军是在几乎全部工事都被共军摧毁,伤亡总数在五分之三以上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那些面粉和大米的。如果不是援军及时赶到,如果那些面粉和大米包堆砌的工事再被共军摧毁的话,我还会做出更加惊人之举的。”陈明仁有些气愤地说。

“那会是怎样的惊人之举呢?陈将军能否向我们透露一下呢?”记者追问。

陈明仁摊开双手,说:“这个问题还用来回答吗?你们想一想,在坚守了半个多月的战场上什么最多呢?在战前和战后,我都不可能忍心去这样想的,但在当时,我确实想到过这一点。哪怕战后我开枪自决或被枪毙,我也会那样做的。现在,我为什么用美援的面粉和大米包堆砌工事的事儿,恐怕就不难理解了吧。”尽管此番话说得还算含蓄,而且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战时瞬间的闪念,但他还是隐隐地感到自己心灵和人性的扭曲。

三、陈明仁被撤职,林彪:如今的四平已不再是原来的四平

蒋介石批准了陈诚的报请,撤了陈明仁的职,调往南京任总统府参议的闲职。跟随他一起死守四平的将领纷纷说:“军长胸前挂勋章,手中拿着撤职令,真令人心寒。”

心情沮丧、满腹牢骚的陈明仁离开了东北战场,来到南京,气愤地撕碎肩章,逢老友便说:“还是回家种田好,再也不带兵打仗了!”从此他脱去戎装,身着长袍马褂,终日不问军务,悠然闲散,好不自在,其实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心在流血!

他20世纪50年代写的《自传》中讲道:“为了做工事,随便拆人民的房子,搬人民的家具,乃至用大量的粮食来做工事材料,一切都是为只要能达到坚守目的,不择任何手段。”作为军人,在战场上,为了战争的需要动用点美援粮食,这本来算不了什么严重问题;作为国民党军队抢点东西,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特别是与那些抗战胜利后“五子登科”的接收大员们相比,与那些大发战争、国难横财,中饱私囊的军政官员们相比,真是算不了什么。

但是,因陈诚要趁机整治刚刚为党国立下汗马之功的陈明仁,为了整个东北的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蒋介石也只好给陈诚这个面子。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曾为陈明仁叫过冤屈:“是年8月,参谋总长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这位立遗嘱血战四平街的陈明仁即被陈诚撤职查办,罪名是利用大米做护墙工事,乘机贪污。其实在嫡系将领中,贪污的何止千百人,只有陈明仁独被撤职查办。”

其实,当时许多驰骋于战场的将领都为陈明仁鸣不平,特别是继续留守四平市的第71军将领,甚至联名写信给在南京的陈明仁,表示:“从今以后,我们无论如何也不白流一滴血为蒋介石、陈诚卖命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四平还不如丢掉得好,那样我们不仅会少死成千上万的弟兄,军长也不会被撤职了。这也许就是三战四平时,同样是这支部队,为什么仅仅坚守了23个小时的原因吧!19天与23个小时相比,这是何等的悬殊!

林彪的一役之仇未报成,反而又增添了新恨。林彪与陈明仁的四平两役之仇,还是陈诚和蒋介石联手为林彪报的,事情竟然如此富有戏剧性。几个月后,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作战,并致电中央军委、提议攻取四平市。林彪曾对罗荣桓、刘亚楼说过:“如今的四平已不再是原来的四平,如今的第71军也不再是原来的第71军了,我们定能一举获胜,雪耻四平!”

毛主席对周恩来说:“如果能拿下四平的话,既可控制东北中部的交通枢纽,扼住北满门户,又对坚守北满、经略南满十分有利。如果林彪能将第71军引出四平,将其歼灭于外围应为上策。”

显然毛主席对第71军仍有疑虑,然而林彪却不这样想,也没有按毛主席的部署去进行诱歼战,而是进行四平攻坚战。1948年2月下旬,已改称人民解放军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第3、第7纵队和独立第2师及炮兵纵队一部由沈阳以南地区北上,于3月5日包围了四平。

在扫清外围据点后,林彪下达了总攻命令,集中了163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对四平城防工事进行长达40分钟的轰击,在主力部队发起攻击后,又集中30余门高炮、100余挺高射机枪,对前来助战的国民党军轰炸机群,进行防空作战。

主攻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迅速突破四平坚固的城防工事,向纵深发展,采用多路突破、向心攻击和穿插分割的战术,仅23个小时,即全歼第71军第88师等部共1.9万余人,以惊人的速度攻占四平市。被解放军俘获的第71军将领不服气地说:“要是陈明仁军长还在,我军最少也能坚守3天!”

加上第71军所属的第91师被调往热河省,第71军基本上已不复存在,听到这个消息,陈明仁心中更加难受。正当他忧心仲仲之时,在四平坚守战中被俘的弟弟陈明信,被解放军释放,回到南京,给他带来了一些欣喜。

陈明信讲述了自己被解放军俘虏后,受到优待和启发教育的情况。陈明仁说:“我还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了,没想到我们还能相见。”

他见哥哥有所心动,说:“我被俘后,醴陵的老乡、中共东北局敌工部长李立三先生单独接见了我,并对我说,你哥哥虽然和共产党作过对,但以前也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只要他和蒋介石一刀两断,争取主动,共产党既往不咎。”

“唉!”陈明仁说:“我的双手沾满共产党、解放军的鲜血,即使不算我过去围剿红军的老账,仅两战四平,伤亡在我手中的解放军官兵就超过2万人,我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老蒋走到底啦。”

“大哥,李立三先生让我忠告你,不要再为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卖命了,要认清形势,蒋介石政权早晚是要灭亡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希望你顺应历史,争取自己的出路,不要做蒋介石的殉葬品。”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你的变化竟如此之大,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不是参加了共产党的特务组织?”陈明仁吃惊地问。

“大哥,看你想到哪里去了,这些话都是发自我内心的,完全是为了你好,听不听全由你了。”陈明信无奈地说。

陈明仁默默不语,心中却不能平静。他不想再谈下去了,说:“我自己的事,自己主张。今晚你对我说的这些话,不要与任何人说,以免引火烧身。你先歇息去吧。”

作者简介:神经末梢,工科历史爱好者,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天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