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15:48:55
文|张佳儒
2022年第一件离奇的事情,由獐子岛贡献。
1月18日,獐子岛开盘3分钟冲击涨停,随后震荡回落。10:03分,獐子岛再次启动,4分钟后再次封涨停。截至发文,獐子岛报价4.26元,涨10.08%,总市值30.29亿元。
最近3个交易日,獐子岛收获2个涨停,涨幅25%。第一个涨停是因为预制菜概念。
獐子岛曾表示,公司产品包括鲜活海珍品、冻鲜调理食品(鱼贝虾蟹蛤等冷冻食材及预制品菜等)、营养食品(参鲍鱼子酱等)、休闲食品(贝虾等海洋零食)。
其中,具有即食、即烹、即热、即配等特点的预制品菜产品已经陆续上市了蒜蓉粉丝贝、裹粉鱼排、鲜+扇贝、黑椒三文鱼、龙筋佛跳墙等系列产品。
今天,预制菜概念熄火,獐子岛第二次涨停,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消息面上,网传汤加火山爆发导致大量太平洋扇贝涌入獐子岛,今年收益或将增长100%+。
对此,獐子岛回应称:“尚不清楚上述情况”,“如有重大情况,公司会第一时间进行披露”。
有股民认为,这件事情不可思议,就是编故事,但有资金真的来炒作,他们表示可笑又可怕。
在投资者社区,有股民表示,“不会吧,这种玩笑也值一个涨停?你们玩真的?”“火山爆发,扇贝跑回来了,这也能炒,活到老学到老。”
还有股民认真考证起来,“汤加距离中国大约1万公里,就是汽车都要路面走10天,让一个扇贝游泳?比蜗牛快不了多少,后边又会说,扇贝路上累死了”。
在尺度獐子岛股东群,有股民表示,“扇贝跑不跑过来,不重要,低位只要有故事,假的也无所谓”,“外国扇贝没做48小时内的核酸,很可能颗粒无收”。
股民关注獐子岛扇贝,是有原因的。最近10年,獐子岛的扇贝曾多次“跑路”。
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称,“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万亩即将进入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
2017年年报中,獐子公告称,因海洋灾害导致扇贝瘦死,亏损7.23亿元。
2019年一季报中,獐子公告称,受2018年海洋牧场灾害影响,公司于2016年、2017年底播的虾夷扇贝可收获资源总量减少。
2019年11月,獐子岛公告,公司正常情况一亩产20到30公斤的底播虾夷扇贝,可能亩产只剩下不到4公斤,账面价值损失或达3亿元。
面对扇贝连续出事,投资者质疑,到底扇贝是下锅的,还是为业绩亏损背锅的?
后来,证监会借助卫星定位数据,对27条采捕船只数百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认定獐子岛财务造假、信披违规。
证监会指出,獐子岛公司在2014年、2015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发现、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2016年通过少记录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2017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夸大亏损幅度。
此外,獐子岛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和《核销公告》披露不真实、秋测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
对此,证监会依法对獐子岛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对獐子岛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如今,獐子岛被传“扇贝回来了”,这条消息还助力股票上演涨停大戏,也算是奇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