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2 16:11:52
来源:电影头条
陈词总结:影片不完美,但是值得一看,剧情有瑕疵,不过场面一流,可以弥补遗憾。剧本相对扎实,角色饱满,所以演员的演技还算合格。有港片的味儿,相信陈导应该会满意的……(本文不含关键剧透,不影响观影。)
提示:场面中度血腥,不适合未成年人以及血腥值承受较差的观众。
等下等下,各位观众老爷们,先让我平复一下,我还没有从电影里走出来。
太特喵的爽了!《怒火·重案》绝对是今夏的一记重磅炸弹,而且这份观影快感是来自于影片本身的质量过硬,与陈木胜导演的意外离世无关。当然,影片最后的那段怀念,依旧让人泪目(想说,陈导,这部作品很好,可惜是您的绝唱了,您在天上看到了吧!)
好了,我们回归正题,进入电影。
剧情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还在上映,不方便剧透,希望大家走进电影院去看。基本上就是甄子丹饰演的阿邦一路调查,逮捕谢霆锋扮演的阿敖的一个破案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谢霆锋饰演的阿敖,曾经是一个想要抓遍所有罪犯,想要天下太平的好警察,但是惨遭高层利用、陷害,犹如弃子般用完即废,这导致他的黑化。
阿敖熟悉警察的所有套路、办案方式、审讯方法,他都轻松应对。而且他虽然处于阴暗面但是极其讲究纪律,犯案手法专业、思维缜密。在冷静和凶狠间转换自如,让人不寒而栗。
谢霆锋贡献出近十年来个人职业生涯最好的演技(当然这十年他一直沉迷做饭,好像也没演啥),虽然也会有一些过于夸张和原声普通话的尴尬,但是在原故事饱满人物的加持下,谢霆锋也算圆满完成了任务。他的恨、他的狠、他的疯皆在情理之中,整个人设是立得住的,这样一个悲情人物放大了影片的戏剧冲突。
谢霆锋的演绎带着些许神经质、歇斯底里和癫狂。比如,在第一桩大案时,他在确认警方没有子弹和反击能力后,俏皮地把半个身子探出掩体,这一举动既有好奇的意味,更多的是蔑视和调戏,轻轻一俯身,疯癫和狂妄展露无遗。
再如,他明明是幕后黑手,却走进警察局报案,全程面带微笑,儒雅随和,肆无忌惮地调笑案情。那副“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嘴脸让警察只好无能狂怒、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
与之比较而言,甄子丹延续了此前《导火线》中的人设,为了自己正义的信念不顾后果,甚至不惜破坏警规也要伸张正义。
在甄子丹这条线上,为了立住他的人设,影片做成了一些逻辑上的牺牲。比如,阿邦虽然屡破奇案,但是为人正直不阿,屡次得罪上层,所以难以晋升。一次,香港权贵的公子打了警察,为了摆平这件事,富豪在高端酒店摆上“和解宴”,请来了警署高层和阿邦本人。
被打的警察碍于权势压力,选择和解,但是阿邦却拒绝撤案,就连高层领导都说“放一马”,阿邦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正义,并中途离开,不讲丝毫情面。
这个剧情点,是有逻辑问题的,其实完全不需要阿邦出席,但是为了展现他不侍权贵的刚正,还是要“过问”他的意见。
阿邦得罪了高层,所以领导层决定取消他的一次抓捕行动,但是阿邦却和抓捕人有过恩怨,于是在自己部下没有防弹衣和重武器设备的前提下,还要贸然前往现场。这一点让阿邦的“伸张正义”的人设立住了,但是无装备前往现场毕竟过于儿戏,逻辑难以自洽。毕竟对方是杀人、勒索、贩毒并拥有重型武器的穷凶极恶的匪徒。甚至包括后面他孤身进入最危险的毒贩窝点,也同样显得草率。
阿邦被高层打压,由此引出了全片剧情最大的冲突——巴结权贵的警察高层和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警察基层之间的矛盾。前者对后者完全是利用的关系,以阿敖为代表的后者,被利用、抛弃、背叛后,一改心性,从保卫市民、打击犯罪转变为猎杀仇人,用自己的方式伸张正义。
最终演变成:不论如何都要奉公执法、代表法理的阿邦和人若负我,我定诛人、以人情义气为代表的的阿敖的终极决战。两人从文戏的互相试探到打戏的拳拳到肉的互殴,博弈十分精彩。(当然文戏还是要弱于武戏,只能说意思到了,但是没有爽到。)
除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之外,影片最吸引人的就是警匪对决的高能场面!影片节奏极快,看得出来陈木胜作为老一代港片导演对于娱乐感的最大程度的释放。
从15分钟开始,影片就进入了“战斗场面”,肉身互博、枪战、追车、爆炸接连不断,一波又一波音画巨浪滚滚袭来,不停地砸在观众身上,喘不过气但还不想停止。(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枪声最密集的电影)。
甄子丹作为本片的动作导演,保持了以往凌厉的风格,动作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如果要总结每个动作明星的个人风格,李小龙的是怒、成龙的是喜、李连杰的是仁,而甄子丹的应该就是狠。
甄子丹为谢霆锋设计了一套匕首,特别贴合谢霆锋的人物经历。他是警察出身,所以并没有携带特别大的近身武器,砍刀或者指虎等,而是不容易被人发觉的小型折叠匕首;其次,他有诸多委屈,这些委屈在战斗时,化身为愤怒。匕首不断对对方造成伤害,但是只要他不想,就不会致命,因此在伤害对方的同时,阿敖也在发泄,发泄着这些年来的不满,直到他爽了,再一刀毙命。所以阿敖杀的几个人,都是浑身刀伤,但是最致命的伤口永远在咽喉处。
甄子丹饰演的阿邦,他作为警察,警训手册要求他使用的就是伸缩式甩棍,他战斗的目的让对方失去反击能力,虽然招招狠,但也招招留情。这一点尤其是在两个人几次的贴身肉搏中极为明显。
此外,影片中许多爆破场面、追车场面以及高难度动作都是实拍(特辑有过相关介绍),质感拉满,冲击力极强,当然这也是陈木胜导演的风格特点之一。因此,很多逻辑上的小瑕疵完全是为了场面的爽快程度,或者是展现人物性格所做的让步,我选择原谅。
最后的对决,导演别出心裁地选择了教堂,配乐则由电吉他完成,有一种史诗般沉重感和宿命感。电音响起,二人拼上自己的信仰生死相争。当影片中的最后,谢霆锋扮演的阿敖败局已定,他选择了自我了结,他问着阿邦:“如果那天任务互换,你我会不会是相反的结局”……
阿邦没有回答,也没办法回答,宛如命运般,冥冥中自有定数。之后阿敖笑了,笑得癫狂,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此时影片画面升格,宛如一场宗教仪式,献祭者以身殉教,围观人只剩一声叹息。
阿邦身为警察,绝对是没有错的,但是阿敖的经历也让人不胜唏嘘。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只是听命行事,却不得善终。世界扭曲了,而他只是替罪羊,所以固然这个人物阴狠毒辣、杀人如麻,却让人恨不起来。
镜头拉出,情绪尚未平复,片尾出现了陈木胜导演工作时的场面,那一刻,我脑海里闪过了诸多他的经典影片。《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我是谁》、《男儿本色》、《新少林寺》……
香港电影新浪潮之后,港片开始崛起。诸多港片导演在新时代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徐克的侠义精神、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许鞍华的女性视角、王家卫的城市颓靡……与他们极具风格化的影像相比,陈木胜似乎并不突出,但是实在。
他的电影都是实打实地拍摄,用真实的力量去感染观众,我并没有机会和陈导聊聊,如果可以的话,想问问他是不是巴赞的信徒,践行者那条“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准则,只可惜再也没机会了……
思绪不断翻涌,即便是现在我仍然没能从这部电影带来的巨大感官刺激、陈导的离去以及再也看不到这类影片的遗憾中缓过来。
去看吧,去看吧!如果你是普通观众,这部电影里有你想要的爽快,他是一部极具风格化的娱乐大片,如果你是陈导或者香港电影的老影迷,就告个别吧……
再见,陈木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
责任编辑:HU
深夜睡不着就来找深夜君吧!